[編者按]今年,學校确立了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全面加強校風建設的整體發展思路,邁上了建設高水平大學新征程。就哈爾濱理工大學而言,人才強校戰略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其中,優秀黨員的模範引領作用正在彰顯。在學校即将召開第三次黨代會、規劃“十三五”之際,學校推出“為黨旗增輝”專欄,旨在充分展示廣大優秀黨員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工作中的先進事迹和可貴品質,從而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引領廣大師生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做出新貢獻。
“我隻想讓學生少走彎路,擁有幸福的人生。”這是一句非常平實的話,當它從王曉華老師的口中緩緩道出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她平和話語背後的執着信念。這就是王老師二十年執教的育人理念。
季羨林先生在談起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時曾說過:“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正是由于堅守着對學生的這份責任,王曉華老師二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從教書育人中體悟出人生的尊嚴和神聖,實現了自我超越和人生價值。
選擇教師隻為以德從教
人生最難的就是選擇,而職業選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之一。當被問到為何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是否有其它的擇業機會時,王老師說她剛分配到學校社科部時,曾被推薦到黑龍江日報社做見習記者,黑龍江日報的總編輯看中了這個經常去圖書館看書的勤奮小姑娘,打算聘請她到報社當編輯,為了心中的夢想,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在她28歲的時候,某醫藥集團經理以高薪聘請她擔任南京分公司經理,她再次拒絕了。她說:“如果我是一滴水,那麼學生就是那廣闊的海洋,我隻有融入他們之中,才有了生命的價值。什麼樣的人生最有價值?能夠讓學生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就是我的追求,所以我選擇把自己的一生定位在教師職業上,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奮鬥終身。”
“小勝見智,大勝靠德”。如何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呢?為了實現這個目标,王老師努力鑽研,在教學上苦下功夫。 “要想把課上好,先要把學生備好,就像備課一樣備學生”。90後的學生,多數人個性及自我意識強,以自我為中心、較少關心他人,缺乏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有待加強。王老師經過認真地“備學生”,發現個别學生價值觀偏離、是非觀錯亂。在課堂互動中,有的學生會說我的信仰是在大學找個女朋友,有的學生崇拜希特勒,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針對這些現象,王老師先是傾聽,然後會和學生交談、辯論。比如崇拜希特勒的學生認為希特勒的能力非常強,如果不是個人某些個别失誤,就會稱霸世界。王老師會說:“那你也要像希特勒一樣以幾十萬乃至幾百萬的無辜的猶太人的性命為代價來換取你個人的成功嗎?希特勒為什麼失敗,除了他挑起的戰争是非正義的外,還因為他剛愎自用、懷疑别人,這恰恰是人格缺陷的體現。德育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人可以追求成功,但應該是以推動社會進步為目的,而不是以不擇手段地犧牲無辜生命來換取個人成就的。”學生無語了。
身教勝于言傳,高喊千遍,不如以身作則的一個具體行動。“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才對得起那三尺講台。如果想讓學生将律己思想内化為精神、外化為行動,就需要感動他們,進而堅定他們的信念。敬業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成功法則,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我隻有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真正信服。”王老師住在距哈東站1000米遠的三棵樹機務段旁,如果從南區回家的話,她需要先步行20分鐘到植物園站台,然後換兩次車,再走20分鐘才能到家,從家往返南區需要5個小時。
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平凡的行動,裡面無不蘊含着一名老師對待學生的片真情!也正是這樣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次次平凡的行動打動了學生的心,實現了師生關系由陌生叛逆到喜愛關注的轉變,讓很多學生和曉華老師成了“鐵哥們”。當學生知道老師要付出這麼多的時候,學生選擇了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的學生在卷子裡寫上:我永遠忘不了王曉華老師每次上課都會提前十分鐘到崗,從不提前下課,我也要像她那樣對待自己的職業。王老師在錄制《解讀愛情魔方》公開課的時候,學生們争先恐後地去當觀衆,去旁聽,隻因為他們喜歡曉華老師。
滴水育人重在授人以德
教師工作是良心活。何為良心?一句話那就是:全心身地投入,做到積極、主動、踏實、認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去影響、教育、培養學生。
王曉華老師認為教與學的主要矛盾是在教上,能否取得好的課堂效果,取決于教師的講授水平,更取決于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王老師擔任的課程一直都是專業基礎課類、公共課類課程。很多學生不重視這類課程,還有一些學生是抱着混的思想來上課的。如何在第一次課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如何讓學生感覺到聽課是一種人生的享受、靈魂的洗禮,成為王老師二十年來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教學目标。
要想抓住學生的心,首先要修好教師自己的德。哈爾濱市圖書館成了王曉華老師經常去的地方,育人不是簡單的說理,它更需要教師自身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正确定位,要想正人,必先正己。連教師自己的思維方式都不夠全面客觀,如何能讓學生信服呢?王老師認為教師要多讀書、多感悟、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會去形成自己的見解,然後在教學中慢慢體會、修正,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關鍵是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應該是自己在做的,人與課應該是合一的。有的教師自己都不信自己講的東西,那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
要想抓住學生的心,一定要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為了達成這個目标,王老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她采取小組模式的互動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了,才能認真思考教師所說的話,才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的話才能走進學生的内心。
要想要抓住學生的心,必須得因勢利導。這就需要及時更新豐富教學内容,這樣才能走在時代最前沿,給學生最新的信息,為了做到這一點,王老師堅持每天看新聞聯播,每天讀《環球時報》、《參考消息》,隻要看到有價值的信息,不管多晚都要立即更新課件。有時前一天剛剛發生的事件,第二天就已經變成視頻短片進行分析講授了。
要想抓住學生的心,莫過于做到學生的心坎裡。急學生之所急,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這是王老師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在擔任德育班主任期間,有很多學生和她反映有的課程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學不會,害怕被抓補考。王老師堅持數年從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來一部分請研究生給班級學生補課,學生們非常珍惜曉華老師為他們做的一切,更加努力學習,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
王老師就是這樣默默地付出,靠自己的實際行動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上她的課不會看手機,不會低頭,不需要點名課堂出勤率100%。王曉華老師風雨無阻,學生更是風雨無誤。在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看到學生思索的神情、看到王老師敬業的身影,而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質的升華。春風化雨,言傳身教,潤出的自然是最美好的心靈。
唯有用心才會收獲芬芳
2014年對于王曉華老師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中,她的父親因車禍導緻多發性骨折外傷,引起了肝腎衰竭、離子紊亂等症狀,并引發神經中樞感染,入院手術後重度昏迷長達10天。而此時正值她申報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解讀愛情魔方》的關鍵時刻,每天都要進行課程錄制。她堅強地堅持着,一邊進行着緊張的錄制、後期制作工作,一邊照顧年邁的父親,每天往返于醫大一院和學校之間。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解讀愛情魔方》視頻公開課最終通過了教育部遴選。而她為此所付出的已經不能用語言來描述……
提起《解讀愛情魔方》課程的形成過程,王曉華老師說:“還是為了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存在着不正确的婚戀觀,這樣會影響學生學業、婚姻、甚至整個人生。戀愛婚姻是人生大課題,可怕的是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有愛的能力了,已經知道何為真愛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學生在戀愛中受傷、受挫,更有甚者因失戀而心态失衡,甚至選擇了結束生命這種極端的方式。我想讓他們擁有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報了這門課。”
現如今,《解讀愛情魔方》精品視頻公開課已在“愛課程”網上線,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關注,很多學生在網上留言,希望和王老師進一步交流,希望王老師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其中有一位2014級的男生,打電話向王老師求助,他說一個女孩因為承受不了失戀的打擊要自殺,他想要幫助這個女孩,挽救她的生命,但是不知道如何做。當問到他和女孩是什麼關系,為什麼要幫助那個女孩時,男生的回答是:“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我不能看到一個年輕的生命逝去而坐視不理,這違背我的做人原則。”在了解到具體情況後,王老師讓他找那個女孩談心,王老師告訴他應該說什麼,怎樣來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在反複的溝通交流中,女孩放棄了輕生的想法。這位男同學就是王老師所授課程的課代表。他在大一的時候喜歡上了這門課,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自身道德觀。這正是王老師“用心”教學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集中反映。可以說,正是因為“用心”,才不斷地提升了曉華老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能力,也正是因為“用心”, 才有了《解讀愛情魔方》的課程。
王老師還參加了省高教工委、教育廳主辦的“黑龍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大獎賽”,獲得了全省第三名的優秀成績。在全省“微課”教學比賽中,王老師同樣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除此之外,王老師在2015年黑龍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系列”評選中榮獲了“精彩一課”獎。
三尺講台,托起的是育人責任,成就的是幸福人生;付出的是辛勤汗水,收獲的是桃李芬芳。二十年從教生涯,在一堂堂普通的德育課中悄然劃過,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平凡的堅守下對一代代學生靈魂的塑造。如今,王曉華老師教過的學生當中有的已經成為銀行行長,有的已經成為職業經理人,很多學生都認為曉華老師對他們人生觀的影響是最大的,他們記着曉華老師的諄諄教誨,以德為先、做事先做人,他們都在各行各業中奉獻着自己的愛心!
在采訪的最後,王曉華老師淡然而又堅毅地說:“我會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學生,獻給教育事業。這是我人生的追求,是我人生的信仰。這也是我的中國夢。我會一如既往地踐行我的人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