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課:新青年遇見“新青年”

發布者:陶澤鯉發布時間:2023-08-25浏覽次數:225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814日至17日,BETVLCTOR伟德唯一官网思政課教師郭佳男、賀豔彬帶領3名青年學生來到北京,走進北大紅樓、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圓明園遺址公園等紅色基地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活動,探尋紅色記憶,書寫青春華章。

(一)前期準備

20238月初,團隊成員多次召開線上會議研讨活動方案、謀劃教學設計、打磨教學内容。在兩位思政課教師的悉心指導下,一篇名為《新青年與中國共産黨的成立》的高質量講稿應運而生,新青年們激動不已,紛紛表示要通過此次行走的思政課追憶黨的曆史,傳播黨的聲音,在北大紅樓、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等紅色基地“遇見”全新的自己!

(二)教學過程

教學片段之“一本雜志《新青年》”

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位于五四大街,依托北大紅樓建立。這裡有李大钊工作過的圖書館主任室,有陳獨秀工作過的文科學長室,有毛澤東工作過的第二閱覽室等六處舊址,也有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及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過程中的發揮突出作用的《新青年》雜志。《新青年》雜志是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宣傳刊物,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陣地,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做了理論上的準備,深刻影響了大批進步青年。

團隊成員趙忠雨在《新青年》雜志前講述道:“從百家争鳴到一枝獨秀,《新青年》雜志從衆多思潮和主義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機關刊物,随着時代的變化,這本雜志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1926年,正式休刊了。但民主和科學之光,穿越百年,成為永恒。”

教學片段之“一群建黨新青年”

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巍然矗立于首都北京中軸線的北端上。這座承載百年大黨峥嵘記憶、彰顯新時代恢宏氣象的紅色殿堂,如一部立體的黨史書,在時光中如炬如鏡。置身于展館中,師生全方位、沉浸式地重溫了中國共産黨百年探索的峥嵘歲月,深刻感悟到了共産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


展廳内,中共一大會址的複原場景——上海市興業路76号的石庫門民居再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團隊成員楊陽詳細的講述了1921年,13名平均年齡2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一個18平方米的房間内醞釀的“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正是在這樣一群建黨新青年的努力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勇擔民族複興曆史大任、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人間奇迹的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由此改變。

教學片段之“一批時代新青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曆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曆史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内,團隊成員黃瑤講述了同為水族青年的一大代表鄧恩銘與二十大代表韋子涵的接力與傳承,在曆史與現實的貫通中诠釋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與使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曾經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通過黃瑤同學的講述,大家更加深入地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曆程和偉大成就,紛紛表示作為新青年,要肩負曆史使命,不忘初心,在革命精神的洗禮下汲取奮鬥力量,傳承紅色基因,争做時代先鋒,赓續精神血脈。

(三)感悟體會

楊陽:815日,我有幸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講了一節别開生面的思政課,在黨史展覽館裡,我邊看展區邊回望曆史,并向大家講述了一群平均年齡隻有28歲的建黨新青年的偉大功績,我與這群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的新青年産生了深入的靈魂交流。走過了中共一大召開地上海望志路106号的大門,來到了南湖的紅船邊,遇見了13名中共一大代表,穿越到了共産黨創始人李大钊和革命志士趙世炎的身邊,我邊走邊講,仿佛置身于曆史的長河中,在講述的過程中,我對這群建黨的新青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對他們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次行走的思政課讓我受益匪淺,我從聽課人變成了講課人,從參觀者變成了向導,有幸帶領大家熟知這群建黨新青年的故事,與1921的新青年進行了别有生趣的“對話”。

黃瑤:有幸參加了長達4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我感受頗多。我們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感受時代巨變,堅定責任擔當。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湧起對革命先烈的敬重和由衷的自豪!正因無數舍身取義的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新中國、民族獨立、社會進步、國家振興,而我們生活在這繁榮時代,唯有将信念化作拼搏的實際,将責任擔當無私融于日常,方才無愧于那些前輩們的付出!不忘初心,努力奮鬥!

趙忠雨:在闡述《新青年》有關内容時,我眼前不禁浮現出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新青年》文字背後蘊藏着振聾發聩,振奮人心的力量。這些激動人心的話語不僅僅是可以拯救當年的熱血青年,也可以拯救迷失在現代社會中的青年。作為新時代的好青年,我們應該認真研讀《新青年》,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自己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為期4天的研學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新青年們通過這次講述行走的思政課“遇見”了全新的自己,作為新時代的主力軍,将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重要囑托,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Baidu
sogou